讲座报告主题:以典型作品和典型形象反映时代风貌与美学特征——《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长卷与大型舞剧《只此青绿》的美学特征及叙事风格分析比较
专家姓名:楚小庆
日期:2022-11-14 时间:19:30
地点:腾讯会议:477-284-635
主办单位:艺术学院、校社科联
主讲简介:楚小庆,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艺术学博士,研究员,编审。现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后期资助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江苏省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艺术学理论》编委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理论。在社科类CS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有30余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或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另在报刊发表学术访谈等十数篇。代表性专著为《艺术学基本问题及其规律探索》。入选首批“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英才”,个人先后荣获全国性文艺奖项2014中国文联第九届中国文艺评论奖一等奖1项、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奖首届“啄木鸟杯”2016年度优秀作品奖1项,荣获2014年江苏省政府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20年省政府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6年省政府第十四届哲社奖二等奖1项、首届省紫金文艺评论奖二等奖1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成果奖11项;厅级获奖5项。主持完成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1项。研究专长:艺术理论。
主讲内容简介:大型舞剧《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长卷的创作历史为基础构建艺术文脉和逻辑叙事,以多维展示、多元叙事、多媒介多门类跨界整合的创作思路,实现了造型艺术绘画作品与表演艺术舞蹈作品之间的美学形式贯通,在艺术精神塑造与审美形式表现上,《只此青绿》注重传承历史文化,结合时代精神实现了对于“青绿”审美意象与“宋韵”美学风格的创新性转化和审美精神提升,以创新创造活力带动和展现了《千》卷作品厚重的历史和人性的光辉。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实现了文博资源与舞台表演艺术的连线,推动了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整合与交流互鉴,其创新创造和现代性转化实现了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光辉与表演艺术创新活力的目标。《只此青绿》在编创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优秀舞台剧目创作美学原则,其创作目的、过程、内容、方法、逻辑叙事以及最终舞台呈现中,都拥有对于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劳动美学的强调体现,用典型人物形象构建出了典型艺术作品,具有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千》卷创作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社会盛行的艺术精神表现、文化价值追求和审美风尚表达,二是舞剧《只此青绿》的叙事逻辑、美学风格及其与《千》卷在典型形象塑造和审美形式表现上的内在联系,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优秀舞台剧目创作理念与叙事美学原则在舞剧《只此青绿》中的贯穿与运用。《只此青绿》与《千》卷的创作贯通实现了在艺术精神塑造与审美形式表现上传承传统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彰显历史光辉与展示创新活力的文化目标。
欢迎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