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秋生等编著。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复杂性、独特性、动态性和紧迫性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其理论还在不断完善,方法不断丰富。该著作首次将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测评、咨询、规划,监理、分析和控制等观念、过程与方法引入企业信息化工程理论体系,开创性地探索、提炼、归纳、总结和形成“两化”深度融合项目实施的新途径。拓宽了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域,揭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创新地构建了企业信息化工程理论体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研究打造“智慧中国”路径和 推广企业信息化应用思路具有较大的贡献。该著作不仅得到了人工智能、信息管理和经济应用专家的高度评价,而且,研究成果被江苏希西维轴承公司、镇江优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镇江奥创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直接应用,产生了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陈权著。情绪智力概念源于心理学研究,最初是由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一种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人们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的高低反映着情感品质的差异。随着人们对情绪智力的了解和接受,其思想和理念被广泛引用到包括商业在内的教育、管理等各个领域。在企业管理领域里,它的理念是,经理人了解和控制自己和周围同事情感的能力将决定企业能否有更好的商业表现,研究也证实,情绪智力与团队领导、员工及组织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情绪智力对于个体、团队和组织都有重要意义。对于高层管理团队来说,情绪智力也必然会影响团队及成员的情绪、情感、团队沟通、团队氛围以及认知、判断和决策等方方面面。
该书重点论证了情绪智力对于高管团队运作过程即团队冲突和行为整合的影响,从而证实了情绪智力对于高管团队战略决策的作用和意义,对高层梯队理论模型作了进一步修正,建构了高管团队“情绪智力-团队冲突-行为整合-战略绩效”关系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突出了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拓宽了高管团队前因变量的研究范畴,为打开高管团队研究中的“黑箱”提供了新思路。

庞伟奇著。约瑟夫•康拉德是20世纪著名英国小说家,《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约瑟夫•康拉德小说精神主体研究》是庞伟奇博士解读康拉德内心精神世界的研究力作,它以文学人学为主要批评工具,着眼于康拉德小说体现出的主体精神,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研究康拉德小说的主人公形象并由此研究作者康拉德本人的精神世界。该专著考查了康拉德各个时期的几乎所有著作,对康拉德的精神人格进行深入细致入微的剖析,这种厚重扎实的研究方法使著作有很强的信服力。
论著抓住了康拉德既有入世的骑士精神又有出世的隐士心态的矛盾冲突:在精神面貌上一方面是积极救赎,另一方面是充满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怀疑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精神。进而,凸显出康拉德的精神主体的悲剧性和矛盾性这两大核心特征,这种明晰的思维和敏锐的判断使著作高屋建瓴,提纲挈领。
论著不但在思想和精神上深刻敏锐,而且有细致的文本细读。章节间丝丝入扣、层层深入,每一个结论都有大量的有时甚至是繁琐的细节论证,令人信服,作者在用严谨和认真的著作向康拉德致敬,也是向文学研究的圣坛致敬。
著作语言平时简洁,深入浅出,没有丝毫犹豫和做作,让人读来神畅气清。
康拉德的精神探索告诉我们:要放弃自我中心,以谦卑之心对待他者,以自省和忏悔之心对待自我,作者也用心遵从这样的精神,著作从形式到内容阐释了这一点,这对我们在当下的文学和学术也都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李加军著。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李加军博士的英文著作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Values: Indigenous an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中国人的价值观结构:本土与跨文化的视角》)瞄准了价值观这一中华文化内核,促进中国人的价值观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传播。该书获批2015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的资助,由英国Paths International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在伦敦出版,仅限海外销售。2016年1月出版的《对外传播》海外书情栏目推介了该专著。《对外传播》指出,“作者认为,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可以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的独特视角。”两位著名的美国跨文化研究学者Michael Prosser和Kenneth Cusher为该书作序,其中国际跨文化研究院(IAIR)前任主席这样评价该书:
“The book offers a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a complex and important topic that will be especially valuable to students who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has been studied and accomplished in the area of values studies i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book will be especially useful to scholars in China and elsewhere who ar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what is occurring in the new China. I know of numerous research studies currently underway that would benefit greatly from his research, and many others will be interested in seeing his work made widely available.”
Kenneth Cushner, Ph. D.,Professor of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王娟著。适度的外汇储备对于本币升值、防范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国外汇储备占GDP之比一度高达50%,远远超过J&R提出的9%最优外汇储备水平的标准。持续、巨大的贸易顺差与外资流入是中国外储急速增长的两个主要原因,只要双顺差存在,外储就会不断增长,而储备越多,机会成本越高。
伴随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其负面效应日益凸显:经济结构失衡加剧、外汇储备面临严重缩水的危险、国内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大量流失、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通货膨胀持续、创新动力不足、贸易摩擦不断。
化解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不是只考虑汇率问题就能解决的,也不是扩大释放就能解决。因此,外汇储备不断累积而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效应及其释放对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抑制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具有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本书从成因与规模现状入手,分别比较其来源与释放、规模与释放、对美日与对东盟的释放、对美日与对“金砖”其他四国的释放,构建了多层面、多维度的“FED+SD”综合分析范式。运用计量经济学、演化博弈与系统动力学实证分析外汇储备的效应与释放,最后提出有效释放巨额外汇储备、抑制其负面效应、形成良性循环的对策及建议。

张道海著。近年来随着供应链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加剧,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干扰了各成员之间的协作,供应链中的成员对这些不确定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首先对供应链突发事件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界定,分析了供应链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了采用计算实验研究该问题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形成及其影响机理,并对需求突变和供应中断情景下的影响机理进行计算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工程化思想,对供应链流程进行了梳理,开发了供应链管理计算实验平台,为研究者提供供应链问题研究的通用平台;最后以该平台为基础,分别研究了需求突变和供应中断两种情景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型和方案,提出了有效管理机制。
通过各个章节的描述,本书力图让读者对供应链突发事件管理从预防性管理研究、到机理分析研究、再到基于计算实验的平台开发研究、最后到应急管理研究有一个全面系统性的认识,从而为企业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支持,该书相关成果发表5篇核心期刊论文,被SSCI、SCI、EI、CSSCI以及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获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论著)三等奖1项,2016年、2017年先后被扬中市联丰电器设备有限公司、中海外江苏贸易发展有限公司、镇江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等单位采用。

张慧卿著。金里卡是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潮的杰出代表,而少数族群权利理论是理解多元文化主义的关键。该书从自由主义公民权利理论入手、在提示其局限性的基础上,阐述了金里卡自由的多元主义少数族群权利理论的逻辑,以及他调和普适性公民权利和差异性少数族群权利的尝试,挖掘这种调和所存在的内在张力,进而指出自由多元文化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一脉相承性。在此基础上,该书介绍了金里卡对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少数族群权利模式国际化的现状、原因以及前景的分析,提示出其普遍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取向,并尝试着对金里卡的少数族群理论进行评价。最后从欧洲福利国家困境的现实对理论做一印证,为我国处理族群关系提供借鉴。
我国虽然不存在欧美国家那样典型的移民问题,但在我国留学、工作的外国人很多,如何保障这部分人的权利,使其真正融入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可以借鉴多元文化主义的一些政策。另一方面,西方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呈现全球渗透的迅猛趋势,分析其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张力,有助于我们保持警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多民族联邦制容易导致分离主义的危险,从而坚定“坚持和不断完善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自信。

陈权著。科学研究表明,在个体智力差异不大(常态分布)的情况下,影响一个人成就和创造的是情商。所以,研究情商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试图从情商教育入手,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该书对情商以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充分论述和实证研究,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基于以情绪智力和人才素质等理论,从情商视角出发,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吸收已有研究的优秀成果,重新界定并阐述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和应然特征,建构了包括情商素养在内的拔尖创新人才素质模型,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情商等要素在拔尖创新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权重,进而证实、分析了情商对于人才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实践中情商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该书介绍并论述了“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对情商培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我国高校情商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该论著结构合理,观点鲜明,科学严谨,对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马国建著。该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成果获得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小企业通过担保公司担保从银行融资形成一条融资担保链,通过担保公司担保从民间融资形成另一条担保链。在现实经济中,两条担保链相互交织在一起,造成巨大的系统风险,频频爆发担保链危机。专著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为背景,以担保链危机为研究对象,以调查分析为基础,采用实证调查和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担保链危机的形成机理及政府治理对策,并以计算实验手段再现社会经济系统现实情景,分析多主体参与的动态环境下,担保链风险生成、传导规律,探寻实现担保链危机解决、从以应急治理为主到以预警监控为主转变的合理路径选择,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担保链危机治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对策措施。理论与政策观点建议在北京市和江苏省等地出台的担保监管政策中得到应用。
研究报告全面、系统地实现了担保风险形成规律的探索与担保风险治理政策的契合研究,为担保研究框架及政府对担保风险治理提供了情境参考,揭开了担保治理政策失灵的“黑箱”。